邹伯奇()字一鄂,又字特夫,广东南海县人。他一生博闻强记,从事过多种科学研究,在数学、物理、天文、地理、仪器制造上都有较深入的研究,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,是中国近代史早期即鸦片战争时候出色的科学技术发明家。尤精历算,能荟萃中西之说而贯通之。他把数学应用于实际,总结了我国有关几何光学方面的经验,发展沈括所阐述的格术光学,写成《格术补》一书。在《墨经》和《梦溪笔谈》有关光学论述的基础上,进一步用数学方法表述了关于反射镜、透镜、透镜组成等成像规律以及关于眼镜、望远镜、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。制成的摄影器是一种相当于简单照相机的装置。他还是我国照相术最成功的研制者。在其手稿《摄影之器记》中存有讲述照相原理、照相机结果以及照相过程到洗相和药液配方的材料,这是我国关于照相术和照相化学的最早文献。他的理论水平较高,实践经验也非常丰富。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治器精巧,与西人所谓重学,光学,化学相连而独能深明其理。邹伯奇为了进行摄影创作,自制了照相机和其它照相用具,他使用过的相机,一直保留到抗日战争初期,并在当地展览过,后来就不知去向了。1962年,中国摄影家学会曾派人到南海县沁冲乡邹伯奇故居进行过调查,收集有关他的摄影遗物和遗著。在其住室阁楼上,发现还保存着装有水银的木罐,长方形的木盘以及骨质漏斗等,可能是邹伯奇生前照相时作为水银蒸发显影用的器物。此外,还找到一个他本人设计制造的木质三脚架和四块残破的玻璃底板。其中一块底版为邹伯奇肖像,以祠堂石阶作为背景,他坐在凳子上,身穿白长衫,手持白团扇,是在乡间试拍的个人小照。根据现存的照片和遗物推断,可知邹伯奇当时使用过银版法和安布罗法()。在残存的手稿中,有题名为《小照自述》、《自照遗真》、《亦闲公小照》《云岩二兄小照》的赞象词四首。平常容貌古,同套布衣新。自照原无意,呼之如有神。均瞻留地步,觉处悟天真。樵占鳖峰侧,渔居沁水滨。行年将五十,乐道识纤尘。这首《自照遗真》题诗,是他晚年给自己留影遗真的证明。